9月11日上午,“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許昌專場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圍繞“智造之都、宜居之城——高質量發展的許昌實踐”主題,市委書記胡五岳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市委副書記、市長史根治回答有關提問,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許昌發生的巨大變化,共同展望新時代許昌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美好未來。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譚福森主持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文杰,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王志宏參加新聞發布會。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農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河南日報、河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記者參會。
胡五岳作主題發布時分享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許昌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胡五岳說,70年來,許昌人民緊緊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始終與時代同步、與祖國同行,經濟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是綜合實力發生了巨大變化。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283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49年的475.6倍;人均生產總值63996元,是1949年的335.4倍。改革開放以來,全市經濟總量1980年突破10億元,1994年突破100億元,2008年突破1000億元大關,2014年突破2000億元大關。二是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由1949年的85.5∶5.2∶9.3調整為2018年的5.2∶57.8∶37.0,實現了從“一三二”到“二三一”的重要轉變,成為河南省重要的工業城市,工業競爭力居全省第3位,形成了1個超千億元、2個超500億元和6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三是發展動能發生了巨大變化?!胺殴芊备母镌鷮嵧七M,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開辦一天辦結。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創造性地建立了對德合作機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5%。全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24萬戶、民營企業5.7萬家,森源、黃河等多家企業連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四是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持續深化城市創建,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等一系列金字招牌。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村”建設取得扎實成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前列。五是環境質量發生了巨大變化。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經濟結構提質、生態功能提升、國土綠化提速、環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六是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每年省定、市定民生實事全部不折不扣兌現,涉及民生的財政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連年保持在70%以上。凝心聚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73%。實施基礎教育提升三年攻堅,教育綜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形成醫療服務、健康養老、休閑健身、智慧閱讀、便民服務等多個“15分鐘民生圈”。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風清氣正的優良政治生態持續鞏固提升,全市上下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干的氛圍越來越濃,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
許昌70年的發展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許昌高質量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省委、省政府對許昌提出“探索路徑、打造樣板、走在前列”的要求,“1+4”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加快推進,鄭許一體化發展上升為省級戰略,為許昌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提供了難得機遇。許昌立足發展基礎和優勢,經過綜合分析研判,確定了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發展定位,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推動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圍繞建設“智造之都”,許昌將堅持優化存量、擴大增量“兩手抓”,改造提升裝備制造、超硬材料、發制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智能電力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高純硅材料、5G等九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建設“宜居之城”,許昌將大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著力抓好引領型項目、功能型項目和補短板型項目,統籌推進植綠護綠和污染治理,提升城市的精細化、智能化、宜人化管理水平,真正實現居者心怡、來者心悅。
隨后,媒體記者圍繞許昌如何打好“四張牌”、建設“智造之都、宜居之城”、推進鄭許一體化、創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化對德合作、改善保障民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踴躍提問。胡五岳、史根治用鮮活的實例、翔實的數據一一作答,全面介紹了許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的出彩新風貌。
發布會前,與會領導參觀了“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許昌市發展成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