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灞陵橋景區又名關公辭曹處,是國家AAAA級景區。位于許昌市許繼大道西段七號,是集休閑、娛樂、游覽于一體的文物景區。灞陵橋景區由三國勝跡灞陵橋(又名八里橋)、許昌關帝廟及古典園林建筑組成。占地162畝,景區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文物古跡游》三國戰略旅游線上的著名景區。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俘關羽至許都,禮之甚厚。但關羽不忘舊主,掛印封金,辭曹歸劉。曹操率部將追至灞陵橋,賜酒贈袍。羽疑其有詐,立馬橋上,以刀挑袍,拜揖而去,開始了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的千古壯舉。橋西關帝廟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為河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內保存有三進院九殿一閣清代建筑,呈中軸線對稱布局。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有青石小橋、山門、儀門、拜殿、漢壽亭侯大殿、春秋閣等。儀門前甬道兩側有鐘樓和鼓樓。拜殿和春秋閣前兩側分別有東西配殿、東西廂房,形成三個完整的院落。整體建筑布局嚴謹,結構完整,紅墻灰瓦,雕梁畫棟,古樸典雅,許昌關帝廟將曹操與關羽同殿供奉,形成了“天下關廟皆貶曹,許昌關廟獨奉曹”的獨特文化現象。